首页<<教育时评
提高学生体质,转变观念是前提

更新时间:2017-2-16 10:29:25


 近日,中小学结束寒假正式开学,在一所小学门口观察学生的入校情况,有些熟悉的面孔变胖了,一部分还睡眼朦胧,不少精气神并不佳。现如今,中小学生之中“近视眼”“小胖墩”日益增多,不少学生体质差、爱生病、体育测试不达标。为什么学生的体质如此之差呢?

  对体育的认知落后,不能从人格培养的高度来看待学校体育教学。体育是在强健体魄的过程中实现“育”的功能,许多发达国家奉行“运动第一、学习第二”的教育宗旨,运动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最有效的途径,体育运动一定少不了团队合作,少不了遵守规则,一定不能缺乏顽强的意志,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要素。然而,我国很多学校把体育简单地等同于锻炼身体。体育不只是健身,更要育人,培养身体素质背后的精神意志。

  学校把体育当副科,认识不到位。很多学校体育教师缺编严重,体育场地和设施依然缺乏,不能按要求开足体育课。“每天锻炼一小时”依然无法真正保证,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体育加试、体育联考,临时抱佛脚,还有的学校只在运动会、“体育月”等特殊时期重视对体育,并未建立长效的机制。看起来开足课时的学校有的是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开展体育活动,活动形式单调、乏味,不受学生欢迎,还有的只注重发展自身优势项目,忽视体育锻炼的全面性与均衡性。

  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。很多家长只是关注眼前孩子成绩的好坏,节假日给他们报大量的培训班、辅导班、特长班,导致他们无暇参加各项体育运动。孩子只要好好学习,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干,这又极大压缩了他们身体锻炼的空间。在饮食方面很多孩子不吃早餐,大量食用垃圾食品,造成膳食营养摄入失衡。在节假日有些孩子生活作息不规律,导致身体机能下降。

  毛主席说过,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”。他还在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中指出,“体育一道,配德育与智育,而德智皆寄于体,无体是无德智也。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。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。于吾人研究之中,宜视为重要之部。学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”。

  体育和成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。许多家长和老师误认为参加太多体育活动就会占用孩子大量的时间,没有足够时间学习,学习成绩就可能跟不上。国际上已有研究表明,孩子的运动能力不仅不会导致成绩的下降,反而对成绩有促进作用。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的杰克?凯斯勒博士研究发现,运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记忆力以及学习能力。并有证据显示运动也能对人类产生同样影响。也有人用一个“1”和N个“0”组成的数字来比喻人生的价值,认为“1”是健康,后面的“0”分别代表财富、地位、荣誉、美貌……没有身体的健康,一切都会化为乌有。体育锻炼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,它给与中学生的更多的是活力,是激情,是斗志,是昂扬的心态,是无穷的力量。

  2012年,国务院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之后,不少省份纷纷出台政策,将体育成绩与中考、高考挂钩。出台将体育成绩与考试挂钩的政策,初衷是促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、提升身体素质。但是,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掉进“应试体育”的窠臼。

  青少年身体素质事关个人成长、家庭幸福、民族未来。学校、家庭、学生要形成合力,青少年课余时间的不同去向,折射出一个国家教育模式、人才培养理念。要建立青少年“立体健身模式”, 加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力度,提高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科学有效性。政府则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盘活体育资源,使青少年学生每天课余时间、周末、寒暑假期间,都能随时到健身场所进行体育活动,真正营造全社会重视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。

  (作者阚兆成,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)

  热点新闻
  教育书籍

网站简介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声明 | 网站建设 | 合作伙伴 | 招聘信息

版权所有 ©山东招生咨询网   鲁ICP备09001555号    广告服务
电话: 0532-88710406 QQ:917524373 邮箱:haojie2008abc@163.com